在上一篇文章中,谈了西安户口新政无法持续的秘密。今日各地抢人大战,放开户籍闸门,是一次性地海量变现户籍的价值,通过超额供应,让其贬值,但是,如果仍然到处采取各种公共福利资源与户籍高度绑定的办法,政府最终还不得不面对‘户籍无解’的局面。但是,不管怎么说,放开户籍,人才新政,都高度服务于一个主逻辑,与精准扶贫、打黑除恶有高度的协同作用:为更重大的改革动作打掩护,做配合。
西安很热,天津更添戏。 来说说天津的户籍新政策。
一是西安户籍新政从去年开始就成为西安的名片; 天津新户籍政策是中国城镇化的数字奇迹。
前者在一个季度内培养了30万新西安人,后者则在48小时内打破了这一纪录。 以如此快速的城市化速度,中国房地产可能是最大的输家。
由于城市化速度过快,中国房地产行业讲故事的增量空间被压缩。 包括任志强在内的预言家一直在耐心地传播常识:中国的城镇化率目前只有50%,房地产行业的好日子还远没有结束。
不过,照这样下去,别说任先生了,连常识都可能被打脸。
第二,天津为何能成功抢尽风头?
上一篇文章,我谈到了西安户籍新政策无法延续的秘密。 事实上,西安的秘密就是天津的秘密。 然而,两者是相反的。
给大家看一张图。
你看,第一名就是天津高考的秘密。 如果说西安户籍新政策作为购房新政策被群众完美对冲,那么天津户籍新政策则作为高考新政策被群众兑现。
凭借全国录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和零悬念,天津轻松成功抢尽风头。 就是这么简单,就是这么任性,相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人能够超越这样的城镇化速度记录。
给天津的李先生打电话,没有办法为首都人口疏散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,也没有什么艺术可以为领导排忧解难。
嗯,这个玩法确实是一件艺术品。
三、下一步可能发生什么。
如果不出台限制措施,下一步大概率将是数百万人才进入天津。
然而,中国很多问题的答案都隐藏在后半句:如果不是。
万一有呢?
西安经历并不遥远,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。 一个多月前,西安出台新政策。 3月23日后落户西安的,须在原户籍地参加中考。 2023年11月21日后新落户人口必须返回原户籍地参加2023年高考。
很多人批评西安不真诚、不守承诺。 然而,如果你是市长,你就必须做出这个决定。
大概率再过一段时间,天津的比赛就会降温。 政府不得不对新户口政策发布一些“司法解释”,以限制那些希望从中获利的教育移民。 至于如何限制,一个字节级的调整就足够了,谁都无法避免天津户口就是个坑,也并不是说谁先到就有豁免权。
因为它有三个反对者:一是原住民的意见;二是原住民的意见。 2、公共资源供给有限; 3、好处不多。
前两个很容易理解。 第三个好处是指政府冷静下来后,会发现我要的是你的就业、社保、纳税,而你要的是我的高考资格。 如此一来,大量空置户流转,纸面上的数据盛宴并不能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。
如果你用常识来思考,这一切都很容易发生。 当然,“司法解释”的规模和细节是可以自己把握的。
总之,修改删除键就在右手不远处。 到时候,如果正好赶上,孩子的户口就很难撤了。 如果这样耽误了入学和考试,那么,在学术界的理论体系中,已经为你准备了一句话:“体制是改革的牺牲品”。
四、主要逻辑。
未来三年,中国将发生三件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大事:
1、精准扶贫; 2、打黑除恶; 3、发放户籍;
这三件事的背后,其实隐藏着一个非常牛逼的逻辑:农村需要进行一轮重要的土地制度改革,释放生产力。 因此,这三者必须高度协调。
此时此刻,我们正处于这部大戏的前戏阶段:准备和伏笔。
让我解释。
精准脱贫这个三年攻坚战已经写入政府文件,必须全面实现。 这也是大型企业集团近年来表现出社会责任感的普遍原因。 这部未来乡村剧的唯一使命就是输出基层稳定,增加获得感。
扫黑除恶突如其来,主要区域是县城和农村。 许多人低估了它的重要性,很容易将其视为一场类似镇压的运动。 事实上,它有一个非常深刻和精确的目标。 这部农村剧的重要使命也是:输出基层稳定,增加获得感。
为什么? 每个人都有经历。 在农村,宗族的权力历来都比较强大。 一个拥有众多男性的大家庭可以轻松控制整个村庄。 在这种情况下,很可能会出现很多社会矛盾,也容易导致权力过度集中在某些农村特定能人手中。 这种事情不利于营造稳定健康的局面。
户籍放开已经多次写入政府文件,但直到近一年多,才真正走上不可逆转的轨道。 我们可以看到,在上面的主逻辑中,会呈现出一个很有趣的现象:城市户籍在贬值,而农村户籍在增值。
一切的根源在于土地。
农村户口之所以增值,是因为货币发行中通常都有储备金,而农村户口的“储备金”就是土地。 城镇户籍贬值是因为供给过剩。 当然,从长远来看,城市户籍已经与土地脱钩了,但它却被政府与其他公共资源:汽车、住房、社保、教育等绑定在一起,因此,它的折旧过程不会如此。快速地。
在这里引起轰动。 户籍是中国的国情,也是注定要载入史册的文物。 然而,过去几年中国的去户籍改革非常引人注目。
按理说,摆脱户籍的办法就是让户籍贬值,一切高度稀缺、宝贵的公共资源都应该与其脱钩天津户口就是个坑,这样久而久之,有没有户籍就无所谓了。 。 但我们看到,不少城市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懒惰管理方式。 为了快速有效,不少管理人员将与多人相关度高的公共资源与户籍捆绑在一起,户籍成为筛选管理工具。 越贵,户籍改革就越重。
如今,全世界都在抢人,打开户籍大门,就是为了一次性大量变现户籍价值,通过超额供给使其贬值。 但如果各地仍采取各种公益资源与户籍高度捆绑的方式,政府最终也将不得不面对“户籍无解”的局面。
但无论如何,户籍放开和人才新政都服务于一个主逻辑,与精准扶贫、打黑除恶高度契合:为更多重大事件提供掩护、配合。改革行动。
出色的设计师都在墙内。 更重大的改革举措是什么? 你猜。